眼下,“直播带货”成为最火的线上销售方式,与此同时,“直播带货”带来的消费纠纷也明显增加。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当天,市市场监管局12315指挥中心(简称12315指挥中心)受理的“直播带货
作者:网站小编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5日 07:27
信 号 源 :
眼下,“直播带货”成为最火的线上销售方式,与此同时,“直播带货”带来的消费纠纷也明显增加。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当天,市市场监管局12315指挥中心(简称12315指挥中心)受理的“直播带货”“网红带货”所产生的消费投诉14起,较去年同期增长3倍。其中,购物货不对板、商家夸大宣传等引起的消费纠纷成为今年消费投诉的新热点。 “直播带货”带来的消费投诉量明显上升3月中旬,我市发布的2023年消费维权分析报告指出,“直播带货”带来的消费投诉量上升明显。“直播带货”所产生的三类消费纠纷分别是:消费者收货后发现和直播时商家销售的商品不一致,存在商品缺失、假冒伪劣等情况;商家在销售过程中夸大商品的功效;消费者收货后退货难,由于一些网络直播间消费无法确认投诉主体导致维权困难。记者从12315指挥中心了解到,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当天该中心受理的14起因“直播带货”“网红带货”产生的消费投诉中,60岁至70岁老年人的投诉占80%。他们购买的商品多是卫生纸、洗衣液、衣服等生活用品,由于价格和线下超市、商场相比便宜不少,很多老年人都是“冲动下单”。货不对板、商家夸大宣传等引起的消费纠纷,成为今年消费投诉的新热点。“我在网络直播间买了一提抽纸,直播的时候主播手里的样品又大又厚实,收到货怎么变样了,不仅个头小,还掉纸屑。”15日下午,一位女士到12315指挥中心求助。12315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打开其下单的商品页面查看,发现系统提示“该商品已下架”。“有些商家会通过删除链接、下架商品逃避责任。”12315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说。一位女士在“3·15”广场活动现场向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反映,前一段时间,自己在网络直播间里购买了一件羊绒衫,洗过之后,出现了严重的缩水现象,要求商家退款遭拒。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现场协助该女士和购物平台官方客服进行交涉,目前已经进入退货退款流程。“仔细留意就会发现,这两件商品本身就存在‘猫腻’。”12315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说,比如第一位女士购买的抽纸,商家宣称是某知名品牌,一提24卷的售价仅为9.9元,这和线下超市促销时的价格相差不小,明显存在问题。第二位女士购买的羊绒衫,不仅包装过于简易,而且也没有吊牌、水洗标等,应该不是正规厂家的商品。见招拆招,教您识破直播间套路市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说,网络直播隐藏着不少套路,促使消费者“激情下单”。一起看看他们常用的套路吧!套路一:网络直播间的评论区反复出现“快上车”“我又来回购了”等内容,消费者要警惕这是“托儿”的“表演”。在网络直播间不同的人在短时间内发送相似的内容,可能是有人在刻意“带节奏”,造成商品热销的假象。如果看到有网友频繁询问商品的材质、价格等,或是直接砍价,消费者也要当心这是“托儿”的“表演”,因为直播间的信息很容易因为刷屏被主播忽略,真正打算下单的消费者,往往更倾向于联系客服了解商品信息。套路二:消费者遇到销量大、评价高的商品,警惕这是“刷单炒信”。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习惯:下单前先翻翻商品评价,如果前几页都是好评,那么大概率会选择购买这件商品。事实上,有些商家会通过刷单方式提高商品销量。这里有一个简单的辨别方法,如果评论里面出现了大量的雷同表述,配图也明显相似,那么建议您直接点开“差评”查看,这里可能有一些比较客观的使用评价。套路三:承诺“运费补贴”不兑现,“好评返现”劝您别退货。如果在直播间买到的商品不合心意,消费者的第一反应是退货。可是如果遇到商品价格不是太贵,又需要自付邮费的情况,有人会选择“自认倒霉”勉强留下商品。为了避免损失,建议您下单时尽量选择有运费险的商品,并且在下单时通过截屏、录屏等方式保留证据。有的主播在带货时承诺有“运费补贴”,消费者申请退货时却不予承认。此外,消费者千万不要被商家所谓“好评返现”等承诺蒙蔽双眼,遇到问题要及时联系电商平台官方客服协调处理。在直播间购物遇“坑”,也别自认倒霉“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消费遇‘坑’也别自认倒霉,可以依法依据合理维权。”12315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首先,消费者要避免冲动消费,不要一进直播间就觉得“什么都想买”。其次,点击链接进入直播间需谨慎,不轻易点击不明链接或登录陌生网站,更要避免通过微信私下交易。再次,对于商家的“年终巨惠”“秒杀”等营销手段要有防范意识,不要被各种“假优惠”所误导。该负责人提醒,一旦出现消费纠纷无法协商解决时,消费者应及时向网络交易平台客服反映或者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那么,如何投诉才是最高效的方式?如果消费者和商家协商无果,那么消费者可以先找到电商平台的官方客服进行投诉,仔细描述相关情况,提供已经留存的所有证据,一般情况下问题能够得到较好的解决。如果官方客服无法妥善解决问题,您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求助。具体的方式如下。1.直接拨打网店经营者所在地的人工服务热线,在12315前加上区号;2.电脑登录网址为“www.12315.cn”的网站,点击相应选项;3.关注微信公众号“全国12315平台”,点击底部菜单“我要投诉”;4.使用微信或支付宝小程序“全国12315平台”,点击相应选项;5.下载手机App,名称为“全国12315平台”,点击相应选项。(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李岚 通讯员 孙怀真 宋文辉 李二帅)举报/反馈

眼下,“直播带货”成为最火的线上销售方式,与此同时,“直播带货”带来的消费纠纷也明显增加。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当天,市市场监管局12315指挥中心(简称12315指挥中心)受理的“直播带货”“网红带货”所产生的消费投诉14起,较去年同期增长3倍。其中,购物货不对板、商家夸大宣传等引起的消费纠纷成为今年消费投诉的新热点。 “直播带货”带来的消费投诉量明显上升3月中旬,我市发布的2023年消费维权分析报告指出,“直播带货”带来的消费投诉量上升明显。“直播带货”所产生的三类消费纠纷分别是:消费者收货后发现和直播时商家销售的商品不一致,存在商品缺失、假冒伪劣等情况;商家在销售过程中夸大商品的功效;消费者收货后退货难,由于一些网络直播间消费无法确认投诉主体导致维权困难。记者从12315指挥中心了解到,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当天该中心受理的14起因“直播带货”“网红带货”产生的消费投诉中,60岁至70岁老年人的投诉占80%。他们购买的商品多是卫生纸、洗衣液、衣服等生活用品,由于价格和线下超市、商场相比便宜不少,很多老年人都是“冲动下单”。货不对板、商家夸大宣传等引起的消费纠纷,成为今年消费投诉的新热点。“我在网络直播间买了一提抽纸,直播的时候主播手里的样品又大又厚实,收到货怎么变样了,不仅个头小,还掉纸屑。”15日下午,一位女士到12315指挥中心求助。12315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打开其下单的商品页面查看,发现系统提示“该商品已下架”。“有些商家会通过删除链接、下架商品逃避责任。”12315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说。一位女士在“3·15”广场活动现场向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反映,前一段时间,自己在网络直播间里购买了一件羊绒衫,洗过之后,出现了严重的缩水现象,要求商家退款遭拒。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现场协助该女士和购物平台官方客服进行交涉,目前已经进入退货退款流程。“仔细留意就会发现,这两件商品本身就存在‘猫腻’。”12315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说,比如第一位女士购买的抽纸,商家宣称是某知名品牌,一提24卷的售价仅为9.9元,这和线下超市促销时的价格相差不小,明显存在问题。第二位女士购买的羊绒衫,不仅包装过于简易,而且也没有吊牌、水洗标等,应该不是正规厂家的商品。见招拆招,教您识破直播间套路市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说,网络直播隐藏着不少套路,促使消费者“激情下单”。一起看看他们常用的套路吧!套路一:网络直播间的评论区反复出现“快上车”“我又来回购了”等内容,消费者要警惕这是“托儿”的“表演”。在网络直播间不同的人在短时间内发送相似的内容,可能是有人在刻意“带节奏”,造成商品热销的假象。如果看到有网友频繁询问商品的材质、价格等,或是直接砍价,消费者也要当心这是“托儿”的“表演”,因为直播间的信息很容易因为刷屏被主播忽略,真正打算下单的消费者,往往更倾向于联系客服了解商品信息。套路二:消费者遇到销量大、评价高的商品,警惕这是“刷单炒信”。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习惯:下单前先翻翻商品评价,如果前几页都是好评,那么大概率会选择购买这件商品。事实上,有些商家会通过刷单方式提高商品销量。这里有一个简单的辨别方法,如果评论里面出现了大量的雷同表述,配图也明显相似,那么建议您直接点开“差评”查看,这里可能有一些比较客观的使用评价。套路三:承诺“运费补贴”不兑现,“好评返现”劝您别退货。如果在直播间买到的商品不合心意,消费者的第一反应是退货。可是如果遇到商品价格不是太贵,又需要自付邮费的情况,有人会选择“自认倒霉”勉强留下商品。为了避免损失,建议您下单时尽量选择有运费险的商品,并且在下单时通过截屏、录屏等方式保留证据。有的主播在带货时承诺有“运费补贴”,消费者申请退货时却不予承认。此外,消费者千万不要被商家所谓“好评返现”等承诺蒙蔽双眼,遇到问题要及时联系电商平台官方客服协调处理。在直播间购物遇“坑”,也别自认倒霉“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消费遇‘坑’也别自认倒霉,可以依法依据合理维权。”12315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首先,消费者要避免冲动消费,不要一进直播间就觉得“什么都想买”。其次,点击链接进入直播间需谨慎,不轻易点击不明链接或登录陌生网站,更要避免通过微信私下交易。再次,对于商家的“年终巨惠”“秒杀”等营销手段要有防范意识,不要被各种“假优惠”所误导。该负责人提醒,一旦出现消费纠纷无法协商解决时,消费者应及时向网络交易平台客服反映或者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那么,如何投诉才是最高效的方式?如果消费者和商家协商无果,那么消费者可以先找到电商平台的官方客服进行投诉,仔细描述相关情况,提供已经留存的所有证据,一般情况下问题能够得到较好的解决。如果官方客服无法妥善解决问题,您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求助。具体的方式如下。1.直接拨打网店经营者所在地的人工服务热线,在12315前加上区号;2.电脑登录网址为“www.12315.cn”的网站,点击相应选项;3.关注微信公众号“全国12315平台”,点击底部菜单“我要投诉”;4.使用微信或支付宝小程序“全国12315平台”,点击相应选项;5.下载手机App,名称为“全国12315平台”,点击相应选项。(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李岚 通讯员 孙怀真 宋文辉 李二帅)举报/反馈

眼下,“直播带货”成为最火的线上销售方式,与此同时,“直播带货”带来的消费纠纷也明显增加。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当天,市市场监管局12315指挥中心(简称12315指挥中心)受理的“直播带货”“网红带货”所产生的消费投诉14起,较去年同期增长3倍。其中,购物货不对板、商家夸大宣传等引起的消费纠纷成为今年消费投诉的新热点。 “直播带货”带来的消费投诉量明显上升3月中旬,我市发布的2023年消费维权分析报告指出,“直播带货”带来的消费投诉量上升明显。“直播带货”所产生的三类消费纠纷分别是:消费者收货后发现和直播时商家销售的商品不一致,存在商品缺失、假冒伪劣等情况;商家在销售过程中夸大商品的功效;消费者收货后退货难,由于一些网络直播间消费无法确认投诉主体导致维权困难。记者从12315指挥中心了解到,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当天该中心受理的14起因“直播带货”“网红带货”产生的消费投诉中,60岁至70岁老年人的投诉占80%。他们购买的商品多是卫生纸、洗衣液、衣服等生活用品,由于价格和线下超市、商场相比便宜不少,很多老年人都是“冲动下单”。货不对板、商家夸大宣传等引起的消费纠纷,成为今年消费投诉的新热点。“我在网络直播间买了一提抽纸,直播的时候主播手里的样品又大又厚实,收到货怎么变样了,不仅个头小,还掉纸屑。”15日下午,一位女士到12315指挥中心求助。12315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打开其下单的商品页面查看,发现系统提示“该商品已下架”。“有些商家会通过删除链接、下架商品逃避责任。”12315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说。一位女士在“3·15”广场活动现场向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反映,前一段时间,自己在网络直播间里购买了一件羊绒衫,洗过之后,出现了严重的缩水现象,要求商家退款遭拒。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现场协助该女士和购物平台官方客服进行交涉,目前已经进入退货退款流程。“仔细留意就会发现,这两件商品本身就存在‘猫腻’。”12315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说,比如第一位女士购买的抽纸,商家宣称是某知名品牌,一提24卷的售价仅为9.9元,这和线下超市促销时的价格相差不小,明显存在问题。第二位女士购买的羊绒衫,不仅包装过于简易,而且也没有吊牌、水洗标等,应该不是正规厂家的商品。见招拆招,教您识破直播间套路市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说,网络直播隐藏着不少套路,促使消费者“激情下单”。一起看看他们常用的套路吧!套路一:网络直播间的评论区反复出现“快上车”“我又来回购了”等内容,消费者要警惕这是“托儿”的“表演”。在网络直播间不同的人在短时间内发送相似的内容,可能是有人在刻意“带节奏”,造成商品热销的假象。如果看到有网友频繁询问商品的材质、价格等,或是直接砍价,消费者也要当心这是“托儿”的“表演”,因为直播间的信息很容易因为刷屏被主播忽略,真正打算下单的消费者,往往更倾向于联系客服了解商品信息。套路二:消费者遇到销量大、评价高的商品,警惕这是“刷单炒信”。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习惯:下单前先翻翻商品评价,如果前几页都是好评,那么大概率会选择购买这件商品。事实上,有些商家会通过刷单方式提高商品销量。这里有一个简单的辨别方法,如果评论里面出现了大量的雷同表述,配图也明显相似,那么建议您直接点开“差评”查看,这里可能有一些比较客观的使用评价。套路三:承诺“运费补贴”不兑现,“好评返现”劝您别退货。如果在直播间买到的商品不合心意,消费者的第一反应是退货。可是如果遇到商品价格不是太贵,又需要自付邮费的情况,有人会选择“自认倒霉”勉强留下商品。为了避免损失,建议您下单时尽量选择有运费险的商品,并且在下单时通过截屏、录屏等方式保留证据。有的主播在带货时承诺有“运费补贴”,消费者申请退货时却不予承认。此外,消费者千万不要被商家所谓“好评返现”等承诺蒙蔽双眼,遇到问题要及时联系电商平台官方客服协调处理。在直播间购物遇“坑”,也别自认倒霉“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消费遇‘坑’也别自认倒霉,可以依法依据合理维权。”12315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首先,消费者要避免冲动消费,不要一进直播间就觉得“什么都想买”。其次,点击链接进入直播间需谨慎,不轻易点击不明链接或登录陌生网站,更要避免通过微信私下交易。再次,对于商家的“年终巨惠”“秒杀”等营销手段要有防范意识,不要被各种“假优惠”所误导。该负责人提醒,一旦出现消费纠纷无法协商解决时,消费者应及时向网络交易平台客服反映或者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那么,如何投诉才是最高效的方式?如果消费者和商家协商无果,那么消费者可以先找到电商平台的官方客服进行投诉,仔细描述相关情况,提供已经留存的所有证据,一般情况下问题能够得到较好的解决。如果官方客服无法妥善解决问题,您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求助。具体的方式如下。1.直接拨打网店经营者所在地的人工服务热线,在12315前加上区号;2.电脑登录网址为“www.12315.cn”的网站,点击相应选项;3.关注微信公众号“全国12315平台”,点击底部菜单“我要投诉”;4.使用微信或支付宝小程序“全国12315平台”,点击相应选项;5.下载手机App,名称为“全国12315平台”,点击相应选项。(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李岚 通讯员 孙怀真 宋文辉 李二帅)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