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海港申花输球尴尬,亚冠改制或成鸡肋。
作者:网站小编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31日 18:12
信 号 源 :

作为中超联赛的冠、亚军,上海双雄海港和申花近期在亚冠赛场上的表现确实令人扼腕叹息。他们的客场大败,被淘汰出本赛季的亚冠,这一结果无疑招致了众多球迷的批评。这种“多做多错,不做不错”的效应在足球场上时常上演,但这次似乎更加引人深思。

从上海媒体的角度出发,海港和申花能够从瑞士轮新赛制预赛阶段晋级16强,已经算是完成了任务。然而,以现在中超球队的战力和财力来看,对于“冠军有野心”的目标,确实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竞技层面当然要追求卓越,但足球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竞技。

中超联赛的现状是怎样的呢?中超俱乐部在亚洲的实力如何?多年的比赛下来,球迷们心中自然有数。那些扯着“亚冠是为国争光”这个伪命题进行道德绑架的人,其实是纯属捣乱。

在法理上,除了国家队的赛事,俱乐部层面的洲际竞技并不能算作“为国争光”。无论踢得好与不好,技术分可能被其他联赛赶上,这些起起伏伏的主体都是中超。而“中超”本质上是一个商业单元,与意甲、德甲、西甲等联赛无异。

现在的亚冠已经取消了外援限制,有钱就可以组建全外援首发阵容,但这与企业和生产力的关系却大相径庭。这种虚荣没有太大的意义,反而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中超俱乐部未能晋级亚冠精英联赛八强,这或许也是一种解脱。

亚冠对于中超俱乐部来说,就像是一个消耗巨大的绞肉机,比鸡肋还要难以承受。中国联赛并不是以“亚冠预选赛”的定义出现的,所以球迷不应说“不想踢别去”。亚足联是抓取各会员联赛的领先者参与其商业赛事——亚冠,球队是被动性参加。对于参加这样的赛事,中超球队可谓是冷暖自知。

经济层面,申花和海港参加亚冠所获得的收入相对于其工资支出只是冰山一角。与欧洲豪门俱乐部相比,如意大利的国际米兰,其进入欧冠八强可获得的奖金占其工资支出的半数以上,这才是他们愿意三线作战的驱动力。多线作战的风险很大,涉及球队阵容厚度、轮换制、伤病情况等实际问题。

在人才储备层面,中国有能力、有水平的球员已经不多,加上年龄、伤病等综合原因,很难支撑常态化的一周三赛。现实情况是,日韩替补球员就能与我们的主力球队一较高下。

那么对于有联赛冠军竞争力的球队而言,联赛和亚冠孰轻孰重?这并不是一个难以为情的问题。其实有同理心的球迷大多会支持俱乐部的战略决策。作为商业体,球队只要为自己的投资者和球迷负责即可,无需理会那些执着于“在亚冠为国争光”的要求。

特别是那些动辄提及“恒大”的伪球迷,那家已经从中国足球版图中消失的俱乐部,其现状也反映出中超的一部分现实。中超最直接的现状就是每赛季前的“资质认证”——欠薪情况普遍存在。至少一半的中超俱乐部只是为了谋求生存。

在这样的背景下,“内行内战”的优秀难道不是一种优秀吗?现在的中超有能力去参与“外战”吗?或许亚冠名额的减少,对中超来说是一种解脱。而当前的亚冠或许只是足球赛事中的一块“鸡屁股”,并非核心所在。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正视中超联赛的现实状况和挑战。作为球迷和观众,我们应该理性看待球队的比赛和成绩。同时,俱乐部和球队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战略目标来制定合理的参赛计划。只有这样,中超联赛才能更好地发展并取得更好的成绩。